穆勒矩阵测量系统的定标是确保系统准确获取光学信息的关键步骤,其核心在于通过已知光学特性的标准样品,对系统参数进行精确调整与校准,以下为详细介绍:
一、定标原理
穆勒矩阵是描述材料对偏振光变换作用的四维矩阵,每行对应入射偏振态,每列对应出射偏振态,16个元素共同构成材料的光学指纹。定标过程即通过标准样品,确定系统各偏振参数(如补偿器相位延迟量、起偏器和检偏器方位角等),使系统能够准确获取样品的穆勒矩阵。
二、定标步骤
准备标准样品:选择具有已知光学特性的标准样品,如具有明确偏振特性的晶体或薄膜。这些样品如同定标的“标尺”,为系统提供准确的参考基准。
放置样品:将标准样品精确放置在成像系统的检测区域,确保位置精准无误,避免偏差影响定标结果。
调节系统参数:调整成像系统的光源强度、探测器灵敏度等参数,使系统能够准确获取标准样品的图像信息。每次参数调节都需详细记录,以便后续追溯和分析。
避免环境干扰:在定标过程中,需避免外界环境因素(如光线散射、温度变化等)对定标过程的干扰。例如,在光线较强的环境中,需采取遮光措施;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需对系统进行温度补偿。
重复测量:多次重复测量标准样品,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这如同射击运动员为命中靶心进行多次练习,通过多次测量可以减小随机误差,提高定标精度。
监测系统输出信号:在定标过程中,需不断监测系统的输出信号,确保信号稳定且符合预期。一旦信号出现异常,需及时检查系统并调整参数。
三、定标方法
非线性回归拟合法:
原理:针对传统标定方法计算速度慢、精度低的问题,引入非线性回归拟合的方法来标定系统中各偏振参数。该方法避免了传统标定方法的问题,具有标定速度快、精度高、鲁棒性好等特点。
步骤:使用双旋转补偿器型椭偏仪测量穆勒矩阵已知的标准样品,得到对应波长下的一组测量傅里叶系数;通过非线性回归拟合,求解系统各偏振参数的最优解。
双旋转补偿器法:
原理:通过连续调制或步进旋转补偿器,改变入射光的偏振态,从而获取样品的完整穆勒矩阵。该方法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
步骤:起偏器和检偏器保持水平透光方向,两个补偿器步进旋转;通过测量不同旋转角度下的探测光强,利用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得到待测样品的穆勒矩阵。
非线性拟合测量法:
原理:针对中红外穆勒矩阵椭偏仪定标困难的问题,提出非线性拟合测量法。该方法通过非线性拟合求解系统各元器件的相位延迟与方位角等参数,实现了自校准测量。
步骤:放入样品前,根据角度旋转各器件,采集光强并拟合得到偏振分析矩阵;放入待测样品,再次进行测量并拟合得到偏振分析矩阵;通过比较两次测量的偏振分析矩阵,求解待测样品的穆勒矩阵。
四、定标注意事项
安全性:在定标过程中,需注意操作安全。例如,在调节成像系统的光源时,如果光源强度过高可能会对操作人员的眼睛造成伤害,因此需佩戴合适的防护眼镜。
稳定性:系统参数的稳定是定标成功的关键。一旦参数在定标过程中出现波动,将影响定标结果。因此,需确保系统的电源稳定、仪器设备的性能良好。
环境控制:环境的湿度和磁场等因素也会影响定标结果。因此,需尽可能将这些影响降到最低,如将仪器放置在干燥、无磁场干扰的环境中。